我国科技馆定位的认识发展过程
科技馆定位理念认识方面发展较为曲折,科技馆的建立是基于科学家对国技对人才培养以及科学技术普及所发挥的作用,其目的在于提升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在不同时期,对于科技馆的定位不同。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个科技馆站建立。初期对其定位是科学技术博物馆,作为科学技术交流普及的活动场所,定位较为模糊,没有突出科普教育核心功能,由于定位模糊,从而影响到了后期建设工作。第二种定位,是面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宣传科技成就,这一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前期,将科技馆与科技活动中心、科技宫、科学会堂等场所区别开来。认识指导实践,在这一时期内相继出现了一批面向公众普及科技知识的场馆,并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符合国家政策。同“可靠性设计”这个概念不同,“设计可靠性”是强调展品生命周期中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要求,而“可靠性设计”强调展品整个生命周期中可靠性问题的研究。为得到社会与政府支持,奠定了坚实基础。对科技馆的定位是多功能综合性科技活动场所,这种认识的产生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对于科技馆发展规律以及性质认识不清,也是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第四种定位则是公益性的科普设施,九五规划明确指出科技馆是科普宣传教育设施也是文化公共设施,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科技馆建设工作。而科学技术普及法则从法律角度對其进行了定位,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将其定位为展示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
科普展品应具有科学、知识性、趣味性
影响科普展览效果的主观客观因素很多。为了让观众都能从中得益,在展览内容上我们既考虑到较高层次人们的需要,如新能源、新材料、激光技术、计算机网络等,特别是计算机网络、超导悬浮试验、光纤通讯等吸引了许多科技工作者;同时考虑到较低层次人们特别是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方面需要,如可视电话、鱼洗、二龙戏珠、车轮转台、转椅、拓朴、留影壁、红外探测、人体测试、魔棍、光学盘、骑自行车周游全国……,以及小发明小创作等,生动地反映出基础的力学、数学、声学、光学、生理、能量转换等知识,吸引了许许多多青少年学生及大学生观众。在展品设计和展示方式上,注重了趣味性。趣味性本身表现在展品在设计制造上的精巧奇妙,引人注目,也表现在观众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同时也应该借鉴其他学科的理念,从受众定位、主题确定、内容选择、风格设计、产品创意、市场细分、市场推广等环节进行科学化管理,以此来提升展览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它鼓励观众在探索中学习、寓教育于娱乐之中,使观众感到参观科普展览既是学习科学知识,又是娱乐享受。我们的展品有50%以上可以亲手操作或现场演示,应用声、光、电、录音机等现代技术以直观、易懂、富有趣味的表现手法,揭示深奥的科学道理。
科技馆建设规范有哪些?在科技馆建设中,规范操作是不应疏忽的重要一点,与科技馆装修之间相辅相成。
1、科技馆建筑设计必须与完整的工艺设计相配合,满足藏品的收藏保管、科学研究和陈列展览等基本功能,并应设置配套的观众服务设施。
2、藏品库区和陈列区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大、中型馆的耐久年限不应少于100年,小型馆的耐久年限不应少于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