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年底开始,各大行的权益就开始陆陆续续的温暖缩水。
过年期间,某些银行都没准备放过大家。
依旧不断缩水。
年后,更是变本加厉,前几天的一波缩水,终究还是引发了大家的不满。
销卡的声音此起彼伏。
尤其是贵宾厅权益缩水后,更是引发了销卡的热潮。
确实,一而再再而三的缩水,曾经的神卡,如今也被列入到了废”卡的行列。
尤其是过年前后,某发发布了多条关于信用卡权益调整的公告。
亚万里程由15:1变成了25:1,南航里程由15:1变成了18:1,国航/东航里程由10:1变成了15:1。
并且,兑换券的资格要求从每月3笔99元,变成了每月累计消费满1万元。
不仅里程兑换比例缩水了不少。
本来每月消费不到300元,就能拿到的兑换资格,这下成了消费满1万才行。
这可是翻了几十倍。
与办卡时权益的宣传相比,差别也太大了。
再加上前几天的车主卡消费返现,从每月最高100元,减少成了50元。
小米联名卡智慧版,也是以坎半的形式缩水。
这难免让卡友们感到心塞。
纷纷表示,自己下卡的速度,都赶不上银行缩水的速度。
其实,不只是某发银行,很多大行也都在缩水。
华夏UP换券缩水、建行资产提升缩水、银联老大哥也缩水.....
农行的5倍分也没有幸免!
虽说银联部分权益,可能会在7月回归。
但最近回归的消息铺天盖地,但没有一家是真的回归的....
凯撒不得不怀疑,这些消息的真实性。
那么问题来了,各行为什么要大幅调整信用卡权益呢?
说白了,就是想降本增效,同时倒逼机构调整权益配置、营销模式,从而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之前,大部分银行都会用给力的权益来获得更多的客户。
虽然吸引了不少新户下卡玩卡,但客户的留存度并不高。
可能一些羊毛党在撸完毛之后,对卡的使用度就不高了。
无法给银行带来任何的收益。
长此以往,各行就会觉得这样的办法会一直处于亏空的状态。
再加上目前大环境不太好,收益难以处在稳定的状态。
所以,就做出了一些改变,要开始注重留存和收益。
于是就开始调高权益门槛,或者取消部分权益,从而形成了缩水的情况。
但话说回来,银行要控制成本,精细化运营,是站在银行自己的角度。
算是单方面的去调整信用卡的权益。
和卡友们办卡时的权益说明发生了冲突。
那么问题来了,这算是违规吗?算是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吗?
据某律师和专家所说,银行单方面调整信用卡权益是属于违约行为。
因此,有卡友对某银行信用卡中心进行了起诉。
在后来的公开宣判中,认定了某银行信用卡中心违约。
银行信用卡中心需要按照判决的兑换比例,给卡友完成了该有的兑换。
其实这种案件还有很多。
有法院在判决后,会向监管部门和银行发送司法建议书。
建议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业务规范性审查,合理行使合同条款解释权及修改权等。
其实,作为银行也要有本身的契约精神,面对客户合理的权益要积极地维护,公平的交易。
需要在盈利和客户满意度之间,获取一个平衡。
而不是单方面的通知、更改,损害客户的权益。
此外,也有律师表示,发现权益缩水,可进行反映、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前提是,你的权益是合理合法的。
在理解银行控制成本,精细化运营的基础上,可以合理的向银行提出需求,寻求合理的补偿。
前段时间,某发里程兑换规则调整之前,就有很多朋友去和客服协商交涉。
顺利的按之前的兑换比例,拿到了该有的里程。
一下挽回了几百万积分的损失。
当然,凯撒不是建议大家一味的去投诉、去撕吧!
而是,在你积分获取合理的前提下,是可以和各行客服去谈心的。
表明自己的诉求、期望就可以。
一般来说,银行为了维护客户,也会给一些补偿和让步的。
毕竟,和气生财!谁也不愿意弄个鱼死网破。
既然自己的权益是合理合法的,对方单方面更改是违规的。
那就心平气和的去谈谈心,至于自己的损失能挽回一些是一些。
但千万别硬撕,万一被拉黑,可没得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