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类是冷血变温动物,当外界环境温度降到当水温降到6℃~12℃时开端冬眠,进入冬眠后,蛙类体温随之降低,埋伏在水底或洞穴中不进食,依托皮肤呼吸水中的溶氧和体内蓄积的养料来维持卑微的新陈代谢。
在进入冬眠前的一个月,不论是幼蛙、成蛙还是种蛙,要保证有足够的能量储备,以起到增强体质和贮备冬眠所需营养物质的作用。这样既增加了蛙类越冬期间维持体温的能量来源,又提高了蛙类的抗寒能力,使其安全越冬,提高存活率。
幼蛙在经过一段时间培育,个体长到50~100克之后,就可进入成蛙养殖。
成蛙比幼蛙的适应能力和捕食能力大为提高。因此,成蛙养殖场地面积也可大些,如各种天然积水池、坑塘、鱼池、杂草丛生的洼地、稻田等,也可利用房前屋后的瓜棚、树荫、庭院的葡萄架下建池,或者空房、猪舍、地下人防设施等进行室内养殖。牛蛙的饲养对水的需要量不大,但要有可靠的水源。
室内的养蛙池,一般面积10~20平方米不等,要有自来水或井水能通向各池,以便换水和冲洗。为了节约面积,充分利用空间,可采用多层次的立体养殖结构,一般以2米为一层,空间层以水泥预制板架设而成,层与层之间设置楼梯,以便上下操作管理。各层的结构设施均相同。成蛙养殖的日常管理大体与幼蛙相同。但放养密度不同,体重达100克以上的蛙,每平方米放养50只,可以一直养到商品规格。若放养时的体重不到100克,密度可稍大些,以后随着蛙体的生长,逐步将生长迅速、个体大的蛙,筛选分级饲养或销售,同时也可降低该池的密度。